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搭建好资管产品监管顶层框架之后,一系列配套细则相继发布,推动资管产品加快转型;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监管的版图渐渐补齐,银行理财实现了稳健增长,净值化转型加速冲刺。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市场面临全新变化,同时也有不少难题需要应对。比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监管要求收紧,银行理财亟待寻找新的发力点;随着监管套利逐步消失,基金、保险、券商等机构发力也增大了资管行业的竞争压力。在全面净值化时代下,银行理财将如何应对重重挑战?
12月28日消息,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上,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产品官刘凯表示,债市波动下银行理财所面临五大挑战,未来也有五大机遇。五大挑战,一是目前正在进行或者有所缓解的赎回潮演绎的“负反馈”;二是打破刚兑、破净和负收益将成为常态;三是理财产品目前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投研能力有待培育;四是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偏低;五是理财产品要向公募基金方向发展。五大机遇:一是经历了房地产行业黄金20多年后,老百姓在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之间已经出现了此涨彼消,在未来会不断演绎这个过程;二是银行理财是牌照范围最广的公募资管机构;三是资管新规之后,自主投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得到培育和加强,而且投资工具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四是理财产品在产品定位上已非常明确,一定是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导;五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起来之后,理财在这块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下为刘凯的演讲内容,略经钛媒体编辑:
我在公募基金从业了19年,比较完整地涉猎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领域,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从业务实践的角度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债市波动下的银行理财所面临的挑战;第二,关于行业发展的机遇。
挑战之一,是目前正在进行或者有所缓解的赎回潮演绎的“负反馈”。
我经历过很多类似的危机,但这次银行理财所面临的状况跟以前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超出了行业从业人员、相应监管机构的预期。这个负反馈引发的由头来自于疫情管控政策的放松以及地产新政的出台,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因为净值下跌,便去赎回理财产品。理财绝大部分的资产又投资在债券市场,纯债、短债等相应进行下跌,在这个下跌过程中进一步传导到银行的自营投资,其以固收为主,进一步再反馈过来引起再次下跌。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市场经历像美联储的快速加息一样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可能就不是今天的状况。这是给大家敲响警钟,表示我们行业模式和生态遭遇了比较大的挑战。业内、监管机构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目前这个状况有所缓解,但需要在行业模式上有新的探索。
挑战之二,打破刚兑、破净和负收益将成为市场的常态。
我相信在公募基金行业或者其他的偏风险资产投资的领域当中,大家不会把这个当成一个问题,但在理财行业中,由于过往的发展历史使得大家始终在刚兑,对所谓有预期收入的概念有非常强的执念,虽然资管新规已经出台比较长的时间了,但市场还没有完全走出阴影。净值化的产品怎么可能不出现负收益呢?怎么可能不出现破净呢?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常态,但由于我们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大家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焦点,所以市场才会遭遇比较大的挑战。
挑战之三,理财产品结果相对单一,投研能力有待培育。
从银行理财的结构来看,92.3%都是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占7.4%;公募基金的结构中,货币市场基金占37%,债券市场占16%,但它依然比较均衡。从这点上来看,要指望理财公司整体投研能力大幅度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才的培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像我所在的平安理财,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是有一批来自于非银背景以及资管机构的人员来参与银行理财发展的建设。我相信随着这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可能相应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善。
挑战之四: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偏低。
绝大部分老百姓买理财的时候风险偏好是非常低的水平,通过百度的搜索指数去看11月份、12月份的债券市场,搜索债券市场的群体年龄相对偏中青年一点,30-39岁占比比较高;搜索赎回的群体,50岁以上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对于这一波人群来说,一旦发现净值出现了调整下跌,比如,一个理财产品让我亏了0.5%、让我亏了不到1%,他们就被吓坏了。所以这也给业界提个醒,帮助客户理解市场,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挑战之五:理财产品要向公募基金方向去发展。
公募基金行业之所以得到了比较好的历史发展,有三大非常重要的机制是来自于基金托管、赎回投资和信息披露,由此衍生出了各种规章制度高达200多项,共同构成公募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资管新规确定了理财行业公募基金的发展方向,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打破刚兑,产品全面净值化,理财行业从此开启了制度化建设的一个时期。但不可否认,行业生态至今还保留了自身的特色。比如,非标资产纳入公募资产的组合,在中国市场上未来一段时间还必须接受,必须要让它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业绩基准采取单一的数值或者是区间数值,这也是在全世界没有的。公募基金的公募产品用业绩比较基准来表达,它是理财发展历史延续下来的,目前还未彻底改变。历史业绩的展示普遍采用年化收益率,这是一把双刃剑,放大了市场恐慌效应。此外,在信息披露方面,目前全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它不像公募基金行业,逐渐被证监会、基金业协会逐渐规范、模范化、格式化、透明化。而这一点理财行业还在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非常透明化的过程,它既不利于投资者全面获取信息,也不利于行业研究和比较。
尽管有以上的五方面的挑战,但我依然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希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能够投身到这个领域中,接下来也谈五点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一,经历了房地产行业黄金20多年后,老百姓在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之间已经出现了此涨彼消,在未来会不断演绎这个过程。我们的人口结构、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样一个大趋势。
这从全世界主要的国家或者经济体当中可以看到,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老百姓的金融资产占比会不断提升,我相信中国也不会例外。
机遇之二:银行理财是牌照范围最广的公募资管机构。
公募领域在中国只有两张牌照,一种是公募基金,一张是银行理财,可以面向零售银行用1块钱甚至1毛钱卖给老百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相信大概率不太可能有第三张。从这个牌照可以看到,其他资管机构能做的事情它基本上都能做,这一点注定了它会成为中国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压舱石。
虽然今年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但我们看整个规模变化的情况,银行理财跟公募基金双雄发展格局基本上还是属于领跑的阶段,我相信在未来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地延续。
机遇之三,资管新规之后,自主投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得到培育和加强,而且投资工具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理财资产配置以固收为基本盘,在这个基础上去增加非标的投资、权益的投资,增加量化、海外的投资等等,形成各种各样的策略出来。要知道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我们通常在说的做配置,你顶多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相应的选择,但在理财产品当中,我可以把股票、债券、境内、境外、公募、私募这些不同的资产放到一个产品当中去,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资产配置相应的模型和工具上不断优化,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效果在风险调整之后的收益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机遇之四,理财产品在产品定位上已非常明确,一定是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导。
这是平安理财目前在构建的产品线,以年化收益2%-8%的绝对收益为产品主线,虽然也做混合R4R5的产品,但主流一定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因为它代表最广大人群的选择。中国老百姓的风险承受能力真的有那么高吗?可能绝大部分客群要的无非是年化4%-6%的收益,不要让人老坐过山车。
从部分关于基金赚钱、基民难赚钱的调研中可以看到,过去的公募基金投资能力已经通过历史业绩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但是也非常可惜,我们的基金历史业绩走势比较难以转化为基民账户的收益。
机遇之五,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起来之后,理财在这块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养老很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但理财已经充分显示它的生命力,我相信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起来之后,理财在这块还会有更大的空间。而且从一开始大家把理财产品放在长期线当中,5年起步,如果能给到一个产品5年的空间,它有较高的概率帮投资者挣到收益,为理财未来的发展打开非常大的空间。
最后,理财一方面要去转化老百姓的存款,让它变成可投资的工具和产品;另外一方面是把以前从股市或者从基金当中体验不太好,或者追求更好体验的一些客群吸引过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必然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