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大普及教育力度:
校园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热土
朱 萌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伴随着活泼明快的节奏,一群刚刚10岁出头的孩子脸上带笑,头上、胸前、腿上绑着红艳艳的小鼓,或跑、或蹲、或贴地,或左旋右转、或拧腰晃膀、或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热烈奔放……在山西省翼城县,随处可见的翼城花鼓表演往往并不是专业院团,而是来自北关小学、翼城三中、翼城汉德园中学等全县多所中小学校。
长期以来,山西省承担着立德树人职责的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让校园成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热土。
▲翼城县北关小学的学生们参加演出 北关小学供图
扎根地方民俗,丰盈学校文化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世代传承着充满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为各所学校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肥沃土壤。
临汾市翼城县便是著名的花鼓之乡,当地独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翼城花鼓”传承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翼城县将翼城花鼓、翼城琴书、浑身板等非遗项目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从学校艺术教育入手,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技艺”,把花鼓普及和创建非遗特色学校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
据统计,仅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自1988年至今已经培养出了30余批队员,总人数达上万人。
“30多年来,我们将花鼓艺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的小鼓手们走出县城,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多次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上获得金奖,逐渐把花鼓敲向全国。”北关小学党支部书记宋志国说。
视线转向高等院校。大同市级非遗项目云冈舞取材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中姿态各异的舞蹈雕像,充满了鲜卑民族的气势美,是独具晋北味道的古典风韵舞蹈体系。2022年,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根据《云冈长袖飞天舞》《云冈六臂神舞》等云冈系列舞蹈,由全院师生共同创作了“大美云冈操”,将复杂难学的云冈舞改编成简单易学的健身操在学院推广开来。
今年1月,大同大学被认定为云冈舞的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冈舞传承人、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李莉说:“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基地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创新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让云冈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提供传统文化教学、科研新平台
当前,“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活动的大力开展,大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程度明显提高。如何进一步利用学校这一平台,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是许多院校不断思考、创新探索的课题。
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木偶戏历史悠久、乡土风情浓郁,深深扎根于吕梁市民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2011年,吕梁学院将中阳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计汝聘请为终生特聘教授,由其开展中阳剪纸技艺的传授、讲习,授课学生达千余人。2020年1月,“王计汝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申报成功,在学院系统地开展了剪纸教学、研究、展览、陈列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以民间艺术为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多年来,吕梁学院艺术系教师专题研究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木偶戏,先后获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省艺术规划项目1项、省高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项,发表论文6篇,形成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支撑。
在“晋商故里”晋中市,左权县的小花戏、寿阳县的爱社都被以操课形式引入中小学生课间活动;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将非遗引入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其中,晋中学院更是将非遗基础类课程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
据介绍,2010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晋中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和吕梁市各4个县,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富。2012年起,晋中学院不断整合科研师资力量,促进优质科研成果产出,研发保护区非遗数据库。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扮演起了“智库”的角色,研究成果、教学内容和实践互相转化,形成良性互动。
▲“山西非遗青年行”活动中,山西师范大学学生跟传承人学习制作技艺 山西省非遗中心供图
三晋文化艺术代代传承、灿烂绽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主要阵地之一。在此过程中,山西省中小学生如翼城县北关小学的小鼓手们一样,让古老的三晋文化艺术代代传承、灿烂绽放;大学校园里,各类非遗社团搞得红红火火,师生共同成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到2023年年底,山西省教育厅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个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
在课程建设中,山西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门类多样的专题讲座或选修课。
同时,山西将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建设以传承项目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并利用基地建设丰富的师资和课程资源,辐射带动当地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