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浙江宁波,杜先生老家的房子拆迁获得410万的巨款,杜先生决定把410万存入银行,一年后发现410万已经订购了理财产品。三方调解不成,杜先生直接把银行和基金公司告上法庭。杜先生是一名农民,当家里的老房子被拆迁后就获得了410万的拆迁款,性格老实的杜先生决定把这笔钱存到银行里,不仅稳定而且还能够收到利息,这是一种不错的理财方式。一年之后,杜先生前往银行取钱的时候发现存折上显示只有18万,与当时的410万相差甚远。刚开始,他以为是银行系统错误出现这种情况,也没有多想。可是,杜先生在银行咨询了工作人员之后,才知道存折上的410万已经不在银行,而是购买了理财产品。存折上的18万是去年的利息,想要拿回这410万还需要再等一年。这时,银行工作人员又给杜先生解释道,本金410万是在定期到期后的第2天,就跟第三方理财公司签订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协议,因此410万已经不在存折上,更不在银行。
听到这里,杜先生就怒了,并指责道为什么不经过他同意就购买了理财产品,这是对我的不负责任,410万的所有权是我自己的。对于银行的行为,杜先生表示会追究银行的责任。可是,当银行的工作人员拿出当年签订的4份合同后,杜先生就很懵,因为他在合同里他发现有一份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上还有他的名字以及手印!杜先生不记得有理财合同!杜先生真的是有嘴说不清,回忆到当时来到银行存卡时,工作人员给他介绍各种理财方式,时间也比较匆忙,只记得当时听到年利率4.1%,就感觉利息很高,就直接在合同上签字。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合同中竟然还有一个是理财产品的协议,要是知道里面有这份合同,当时肯定不会那么果断签字,肯定会再考虑考虑,毕竟理财产品有风险,会慎重考虑的。于是,杜先生反驳道,那会银行工作人员没有给自己说清楚里面有理财产品的合同,都说是定期存款的合同。并补充道到期之后,银行为啥不及时通知自己,就偷偷摸摸就续上理财。银行工作人员面对杜先生的质问表示,当时你先自愿签字,应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想要提前要回这笔钱,杜先生需要与基金公司联系一下,双方协商一下。万般无奈下,杜先生只好找到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杜先生的理财产品是与银行签订的协议,是没有权力自行拿回去的,实际上这是银行与基金公司的事情。
基于银行和基金公司相互推脱,杜先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已经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决定把银行与基金公司全部告上法庭,以法律的手段维护个人的权益,追回个人的存款。
最后,杜先生的处理方法是值得借鉴的,要及时找正规途径解决。同时人们在外签合同的时候,不要着急,一定要把每份合同上的内容全部看清楚,有疑问要当场解决。1、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清楚地解释与杜先生签订的合同,杜先生的损失应由谁承担?《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双方在签订时,有意隐瞒合同中的重要内容,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应该承担责任。杜先生在与银行工作人员签订合同时,并不清楚里面有理财产品,说明银行工作人员有意隐瞒这份合同内容,存在欺骗行为。因此杜先生的损失应当由银行承担责任。
2、杜先生与银行工作人员签订的合同四份合同是否都生效?《民法典》五十四条规定: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误解签订或者以欺诈的手段让对方签订合同,则另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杜先生与银行工作人员签订的是四份合同,杜先生要求的是定期理财,但是四份合同中有一份是理财协议,并且没有告知杜先生,因此理财协议属于无效合同,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3、银行工作人员向杜先生推荐各种理财产品,并隐瞒理财协议,那么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要承担责任?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规定:顾客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产品,同时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杜先生与银行工作人员沟通时,决定要定期存款,但是银行工作人员一直在强调各种理财产品,签订合同时也没有提及理财产品。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杜先生的损失。对此您怎么看?留言参与讨论。关注@胡究法的如法炮制多学法律少吃亏。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