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QS排名,覆盖了来自104个高等教育系统的1500所大学。排名基于对1750多万篇学术论文和来自超过24万名学者与雇主的专业意见分析。麻省理工学院(MIT)连续第12年蝉联榜首,剑桥大学位居全球第2,牛津大学上升一位,排名全球第3。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唯一进入全球前20的高校,排名全球第17。
中国大陆高校数量位列全球第三,有71所高校上榜,仅次于美国199所和英国91所。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17,是亚洲排名第二的高校。清华大学全球排名第25,是亚洲排名第三的学校。亚洲排名最好的高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排名第8。
向下划动查看排名
(资料图)
QS排名方法论更新
今年,QS对排名方法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化改善,并引入了三项全新指标:可持续发展、就业成果和国际研究网络。同时,对某些已有指标的权重进行了重新校准,包括学术声誉指标、雇主声誉指标和师生比指标。
Ben Sowter,QS高级副总裁表示:
“第20周年版本的QS世界大学排名标志着自排名创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方法论革新。通过与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广泛交流,QS将旗舰类排名与Z世代和Alpha世代的关切紧密结合。在我们快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QS世界大学排名真正抓住了越来越有社会意识的学生群体所关心的核心问题。现在,我们的排名为大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评估和提升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QS引入三个新的排名指标
持续性:
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球机构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意识到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并且学生们期望高校能够解决与社会和气候正义相关的问题。根据2022年的QS国际学生调查,80%的学生认为大学可以在环境方面做得更多。
反映年轻学生强烈主张社会和环境激进主义的趋势。为了回应这一行动号召,我们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首次添加了可持续性视角,将其占据了5%的权重。
就业能力:
QS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就业能力的关注,并且仍然是唯一一个在排名方法中明确强调就业能力重要性的主流排名机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雇主声誉的权重提高至15%,并增加了就业结果的权重,占比为5%。
更全面地评估高校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表现。而就业结果的权重增加,则更加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
国际研究网络:
这个指标特别关注学院研究如何与国际接轨,并更广泛地认识到协作研究的重要性。
国际研究网络的衡量方式包括学院与其他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数量、国际合作论文的发表量以及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这些指标反映了学院在国际研究合作方面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
这也有助于促进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研究的进展和创新。
中国大陆高校排名数据
由于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方法的改进,师生比指标的权重下调,这导致中国大陆的高校在本次排名中稍微下降了一些。师生比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新冠疫情危机后数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驱动的教学能力的扩张,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师生比指标的权重从之前的20%下降到了10%。
QS研究伙伴Elsevier Scopus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大陆高校的全球合作研究占所有研究产出的21%,与全球平均水平20%基本持平。
在中国(大陆)高校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8%发布在10%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比全球平均水平(25%)略高。
2017至2022年间,中国大陆高校发表了450万篇学术论文,获得了5050万次引用。这一数量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多产的研究强国地位。
我们在择校的时候除了大学排名,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例如专业领域的声誉和实力、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学术资源、校园文化和氛围、地理位置、学费和奖学金机会等。
每个人的兴趣、目标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选择大学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是做出明智的大学选择的关键。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